A股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制造业上市公司一季报有哪些亮点?哪些板块更具投资机会?创金合信新材料新能源基金经理谢天卉表示,一季报显示,制造业上市公司亮点集中在出口业务。她认为,5月的行情可期,因为随着2023年年报、一季报集中披露结束,很多来自业绩方面的担忧情绪已经释放,而新“国九条”的发布,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加良性的发展。她更看好金属板块、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和红利板块。
1、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能否分享下制造业的整体情况,存在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不及预期的地方?
谢天卉:制造业方向,包括高端制造、新材料、电力设备、新能源等,今年一季度的亮点集中在出口业务,工程机械类、电力设备中的电表、变压器等工业类产品,出口部分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且出口的地区不局限在欧美,还包括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
此外,偏消费类的出口链,比如轻工、家电类出口,在一季度也有较好的表现,可以说出口链整体一季报表现不错,是本次一季报的亮点。
不及预期方面,新能源领域,市场给予较高关注的逆变器出口业务,在一季度还没有完全结束去库,只有零星地区有好转的迹象,与投资者预期一季度可以实现去库完毕并且恢复高速增长,有一定差距。
2、你对上市公司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有何预测,哪些行业有潜力在未来实现超预期的业绩增长?
谢天卉:受春节调休影响,一季度往往是制造业企业全年的淡季,所以后面三个季度的业绩相较一季度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此外,我们坚定看好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全年的业绩展望相对乐观。
随着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出,制造业中很多行业具有未来实现超预期的潜力,比如汽车、家电、轨交、工程机械,尤其是刚刚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油车和电动车都有不同的支持,这将有效地拉动汽车销量,汽车板块有望迎来内需增速提升叠加出口共振的局面。
此外,我们关注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转换,以人形机器人板块为例,去年由Tesla引领,实现了从0到1,今年或将是从1到10。有很多上市公司参与到相关产业链中,带动了减速机、丝杆、传感器等环节的技术进步。且国内很多公司在开发自己的人形机器人,这是未来2-3年的产业趋势。
资源领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未来铜矿供给增速放缓,在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大背景下,资源品的稀缺性日益凸显,铜价上行的概率提升,以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板块也有望有超预期的业绩表现。
3、4月份以来,A股修复性行情仍在延续。海外扰动因素加剧,叠加一季报披露基本完毕,A股5月行情是否可期?
谢天卉:一季度市场整体以偏防御的红利风格以及资源品为主,4月26日,外资的北向资金流入创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单日流入超220亿,而港股市场表现也很亮眼。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经济基本面在复苏,一季报很多企业的盈利上行;二是中美双方近来互动频繁,市场对于中美关系的担忧有所缓和;此外,美国一季度GDP不及预期引发滞涨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外资重新开始配置中国资产。
4月的年报、一季报集中披露结束后,很多来自业绩方面的担忧情绪已经释放,而新“国九条”的发布,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加良性的发展,五月的行情可期。
4、在业绩和政策刺激下,近期红利、低空经济、算力、贵金属等板块轮番演绎。结合季报披露情况,哪些有可能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
谢天卉:首先,上面几个方向都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板块,年内都有各自的机会,金属板块、算力、低空经济和红利板块都可能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
我们相对来说比较看好金属板块。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已经开启,叠加地缘政治的不稳定,金价处于上行周期;另一方面,在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的背景下,资源品的稀缺性日渐凸显,铜价的长期稳定性在增加,一季报金属板块的表现也相对优异,因此我们相对看好金属板块。
其次,我们看好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今年鼓励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尽管短期没有体现在业绩上,但低空经济所带动的市场空间是值得想象的。新质生产力的其他方面,比如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我们也同样看好。
红利板块一季度表现优异,短期看可能涨幅较多,但在经济弱势修复、无风险利率低位震荡下,仍具有配置价值。
5、如何评价当前市场的风险水平,特别是针对那些业绩不佳的公司和行业?后续还有哪些风险因素值得关注?
谢天卉:当前市场风险水平不高,很多行业和公司的估值还处于相对低位,随着新“国九条”的发布,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对业绩不佳的公司和行业,需要分析背后的原因。以电动车的电池材料为例,过往扩产过多、供过于求,造成了产业链最近两年整体调整。此次一季报我们发现,部分龙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表明需求提升),单位盈利处于较低的位置,与此同时,产业链其他公司大多处于盈亏边缘或亏损状态,因而我们可以认为行业已经触底,后续稍有价格变化,即可产生较大业绩弹性。
光伏行业情况类似,主产业链的单位盈利在下滑,是因为硅料价格下跌,过往几年扩产过剩等原因造成的,但当前国内外需求依然强劲,产业链扩产有所降速,随着此前扩产的硅料产能在二季度释放,产业链价格逐渐企稳,光伏产业链有望年内触底回升。
后续的风险因素,除了我国经济恢复程度外,中美关系、利率和汇率走势等都是我们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