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三顾茅庐之后,刘备如风云化龙,一下子连战连胜,在诸葛亮的策划下,火烧博望坡、水淹火烧曹军、草船借箭、华容道等经典桥段接连上演。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在刘备死前,诸葛亮很少参与军事行动,既没有提出什么建议,也没指挥过作战!翻阅《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可以发现,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是政治方面的主要参谋;军事方面,则全由刘备决策,诸葛亮很少参加意见,更很少在决策方面起主要作用!
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阵营,关羽张飞二人轻视他,诸葛亮设计火烧博望坡让关、张拜服。然而其实真实的历史上,火烧博望坡是刘备自己指挥的。火烧博望坡是这样的:公元202年,那时候刘备刚投靠刘表,诸葛亮还在隆中锄禾日当午。
展开全文
刘表命刘备带军北上,到叶县,与夏侯惇、于禁等相拒于博望坡。刘备以伪遁之计,设下伏兵,夏侯惇、于禁中计,一起追击刘备,最终,被刘备率军打败,恰逢李典率兵前来救援。刘备因为军力过少,于是不再继续追击夏侯惇、于禁。刘备毕竟是个老兵油子了,对付夏侯惇还是毫无压力的。
草船借箭的是孙权
赤壁之战诸葛亮的作用,其实只是促成了孙刘联盟,而且是和鲁肃一起完成的。鲁肃、周瑜、孙权君臣三人本就打算抵抗曹操,诸葛亮只是推波助澜。赤壁之战中指挥作战的是周瑜和刘备,诸葛亮当时刚加入刘备阵营,并没有具体任务。
另外需要说一下,经典的“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干的事情,时间是在公元213年。据《魏略》记载,当时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亲自率兵迎战,孙权乘船近距离窥探曹军动态,曹操下令弓弩齐发,以至于船因为重量不均差点要翻了。
孙权淡定的下令,让船掉了个头,然后又被射了一遍,之后孙权乘船潇洒的离去,曹操与孙权对峙了几个月,双方互有胜负最终无奈退军。也就是在这一年,曹操发出了那句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入蜀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
公元211年刘备入益州,带的是庞统、黄忠,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留守荆州,这一方面说明荆州对刘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刘备认为入蜀作战,不需要诸葛亮在军事行动中的谋划。
庞统是刘备入蜀的军事高参,一如郭嘉之于曹操,可惜庞统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加之战斗胶着。213年刘备召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蜀支援。率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兵分三路扫荡西川与刘备在成都汇合,这算是刘备死之前少有的诸葛亮带兵作战的经历。
公元218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跟在刘备身边的是法正,庞统死后,法正成为刘备的军事高参。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就是法正的计谋,最终刘备成功逼退曹操拿下汉中,诸葛亮当时留守成都,为前线输送兵力、粮草,就如萧何在后方支援刘邦一样。
公元221年,刘备举大军伐吴,当时法正、关张黄等人都已去世,赵云反对伐吴被留在江都。诸葛亮则仍然负责留守成都,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夷陵惨败让刘备羞惭难当。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感叹:“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总而言之,在刘备生前,诸葛亮只是受命而行的政治能臣,在军事方面并不是协助刘备决策的人。223年刘备死后,蜀汉的政治、军事才完全有诸葛亮一人负责,平定南中、北伐则由诸葛亮全面主导。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