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摄影)
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正月十六日,夜。
这个时候的明朝皇帝,是武宗朱厚照,他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
正德九年的时候,朱厚照已经不在乾清宫里住了,而是搬到了自己新修的豹房里。
豹房,在皇城西苑的太液池西南,离西华门和北海公园都还比较近。
名字虽然叫做豹房,但这里边可不仅仅有豹子,还有老虎,大象,麋鹿,雄鹰,鹁鸽等等,简直是个猛兽动物园。
当然了,除了饲养动物之外,豹房中吃喝玩乐的设备是样样配备,甭管您是要唱歌跳舞还是想斗酒耍牌,那必然是能玩个尽兴,因此这个地方,又堪称是朱厚照为自己打造的古代高级娱乐休闲会所。
朱厚照玩得好,玩得多,当然花钱花的更狠,建造豹房的时候就花了不少钱,建成之后维持这个豹房的运转,那每年又是不小一笔的开支。
光禄寺卿胡恭曾上奏:本寺供应琐屑,费出无经。
意思就是胡大人抱怨,说这豹房一天到晚是要这个要那个,今天要肉明天要酒,后天要牛羊是大后天要金银,花了老钱了,光禄寺的流水根本就计算不过来。
巡抚宁夏的都御史韩文言则上奏:宁夏採豹以贡,糜费甚多,无益于用。宜停止。以免军民劳扰。
朝廷整日要求宁夏地区在当地活捉豹子,然后进贡到宫里,不仅费力费钱,折腾的当地军队和百姓不安生,本质上还没有什么大用。
(豹 半身像)
展开全文
我们要知道,那个时候是冷兵器时代,明朝虽然已经有火枪了,但是不见得能配备到基层,就算配备到了基层,也不见得人手一把,所以设置陷阱和用弓箭射击成了捕猎豹子最常用的手段。
可是我们要知道,豹子它是一种感官十分灵敏的动物,嗅觉和视觉都特别敏锐,比如说花豹,一只成年花豹如果跑动起来,平均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八十公里,那不是说你想捉就捉,想射就射的。
而且,朱厚照还不要死的,人家要活的,活的还不行,人家还要毫发无损的,品相不能被破坏掉,因为朱厚照要放到豹房里当宠物玩,这就又大大增加了捕获豹子的难度。
这朱厚照整天在豹房里寻欢作乐,而他原来居住的乾清宫他也没闲着,被他改造成了仓库,专门堆放军械和火药。
而就是在正月十六的这天晚上,宫里放烟花,一不小心就把乾清宫给点着了,大火那是烧了一夜,朱厚照在一旁围观,不仅不组织救火,反而哈哈大笑,说了这么一句话:是好一棚大烟火也!
玩世不恭,这似乎是朱厚照的天性。
正德十二年,鞑靼人进犯明朝边境,消息传到京师,朱厚照相当开心,立刻就表示要御驾亲征。
当然,他的想法很快被大臣们全票否决了。
武宗之前的皇帝是孝宗,孝宗之前是宪宗,宪宗之前是英宗,这英宗当年如果不是非要御驾亲征,犯得上后来的土木堡惨败吗?是吧,这大臣们什么都听得,就是听不得御驾亲征四个字,怎么着,难不成你朱厚照也想去留学?
一般来说,内阁六部三法司都拦着不让去,那皇帝基本上就去不成了,但是朱厚照不是一般人,白天有人拦着他不让他去,到了晚上他单枪匹马就溜了出去,纵马疾驰直奔居庸关,还临时接管了边地的明军,这还不算,朱厚照还指挥明军成功的击退了鞑靼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应州大捷)
这也就是说,朱厚照御驾亲征是大获成功,后来朱厚照回忆这段战场上的经历时,他还沾沾自喜的说,自己不仅御驾亲征,自己还亲自上了战场,上了战场还不算,自己还徒手击毙了一枚敌军。
我们要知道,御驾亲征这种事儿,那是会上瘾的,有第一次,那就会有第二次,结果正德十四年江西的宁王朱宸濠搞叛乱,朱厚照更是连夜整军,浩浩荡荡的就率领队伍开拔江西亲自平乱。
当然,大臣们这回还是不同意,但是这一次朱厚照也有经验了,他也不磨叽了,噼里啪啦的就把反对他的大臣全都按在地上廷杖,一直廷杖到同意为止。
好汉架不住三遍打,架不住的都同意了,架得住的也都被朱厚照给打死了,所以皇帝南巡是势在必得。
但是,说是南巡,其实本质上是南征,朱宸濠要cos一把朱棣,万一真让他弄成了,你朱厚照早晚吃不了兜着走,你应该紧张起来,但我们的朱厚照同志则完全把南征平乱当成了一场轻松惬意的旅行。
首先,他在路途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明的百姓,自己的子民们,养猪的很多,基本上年初养,过年就杀掉了,要么留着自己吃,要么卖了换钱来贴补家用,因为猪是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我们的古代先民们就已经开始饲养小猪小牛等动物。
这猪和牛啊,还有点不一样。
古人对牛是有特殊的保护的,一来那个时候的牛的数量比较稀少,二来牛是中国古代农耕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所以朝廷一般都会设置法律来保护牛,比如在唐朝的时候,杀牛和杀人的罪过几乎都差不多了,但是猪不一样,猪是古代百姓重要的经济和食物来源,所以养猪这事儿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朱厚照认为不正常,他思来想去,得出了一个十分荒诞的结论,那就是,自己姓朱,而猪和朱是谐音,那么老百姓养猪吃猪就等于是吃自己,明显是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干脆下令全国范围内禁止养猪,不仅禁养,更不许偷吃,如有违反,直接流放三千里,发配边远地区充军。
(王守仁 绘像)
反正在路上,朱厚照是各种奇思妙想,一会自行离开队伍私会从宫里跑出来的嫔妃,一会儿觉得哪儿风景比较好,他就暂时停下,打个卡再继续前进,结果帝王之师刚到河北涿州,前线就传来了宁王之乱已经被平定,宁王朱宸濠更是十分不争气,已经被南赣巡抚王守仁活捉的消息。
朱厚照啊朱厚照,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谁让你走得那么慢!
这个消息传来,朱厚照差点没从马上栽下来,他是又急又气,埋怨王守仁多管闲事,让自己不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但是啪一下很快啊,皇帝又调整了心情,认为既然出来了,那就应该开开心心的,于是干脆改南巡为旅游,浩浩荡荡的到保定,临清,扬州等地玩了半年多,最后才慢吞吞的抵达了明朝的陪都南京。
到了南京之后,王守仁也正好把造反的朱宸濠移交给朱厚照,结果朱厚照
非要把朱宸濠给放了再捉一次,以表示这功劳不是王守仁的,而是自己的,于是一帮人又开始陪着他演戏,把朱宸濠的枷锁解开,由朱厚照乌央乌央的领着一大帮人再把朱宸濠给按到在地,重新再给他套上枷锁。
此情此景,想来朱宸濠心中只有一个字的感想:6。
大半年过去了,闹也闹了,玩也玩了,朱厚照终于打算起驾回宫了,大臣们是相当开心,簇拥着朱厚照就往回走,但是,回去的路程上朱厚照还在作妖,路过江苏淮安府的清江浦时,他看水草丰茂湖水清澈,非要亲自驾驶小船到湖中捕鱼,结果一个趔趄没站稳,扑通一声就落了水,捞上来的时候已经喝了个水饱,淹的不轻,秋日水凉,朱厚照想来是又得了风寒,肺部又灌了脏水导致感染,返回京师后,身体久病不愈,各种状况,结果不到一年就死了。
我们说,朱厚照是个放浪不羁的帝王,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世界这么大,他想去看看,他从来不喜欢紫禁城,更不喜欢那些迂腐的大臣们。
他在宫里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约束,文官们总是想要摆布他。
其实这怨不得朱厚照,因为朱厚照登基的时候,只有十五岁,这正是青春悸动的年纪,是一个人对外部世界无限好奇和向往的阶段,谁也受不了一帮大臣们这么管着他。
花钱花钱不让,娱乐娱乐不让搞,就连自己跟谁玩都要被批评两句,朱厚照简直讨厌死了大明的文官。
但其实,作者想,大明文官,诸如当时的文官代表刘健,谢迁,李东阳,他们也许并非是成心要限制朱厚照,因为正德一朝能和皇帝搭上话的文臣,基本上都是从弘治那一朝被提拔起来的,他们曾经都是大明政坛上的中下层官员,在弘治的父亲成化的时代里,因为糟糕的吏治而处于下位,报国无门,是弘治给了他们展示自我,实现抱负的机会,但偏偏弘治是个短命的君王,干了没几天就死了,于是这帮大臣们干脆带着感恩的心,把对弘治的恩情转移到了弘治的儿子正德的身上,颇有点“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的意思。
(明武宗朱厚照 绘像)
所以有人会说,朱厚照临到死,也应该想明白了这一点,想明白了大臣们都是为他好,所以皇帝的临终遗言才会是:
前此事皆由朕而误,非汝众人所能与也。
以前的事情都是我朱厚照不对,和在座各位没有关系。
那么以这句话来看,放浪不羁,离经叛道了一生的朱厚照,在临死之前应该是后悔了,他完全的否定了自己人生的所作所为,并且诚恳的和臣僚们赔礼道歉,所以这人虽然死了,可结局似乎还是挺完美的。
然而,一切真的是这样么?
武宗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而且还胜利了,面对明王朝的藩王叛乱和局部起义,武宗也间接平定了,虽然本质上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政治上,他抑制了文官集团的势力,文化上,他修成了《大明会典》,经济上,他发展过海外贸易,这么一看,武宗其实干了不少事儿。
他性格还算比较稳定,更谈不上是那种传统意义上残忍嗜杀的昏庸君王,甚至在很多事情上(比如诛杀刘瑾),他也能够分清是非对错。
当然,武宗荒淫好色,贪图享乐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清朝的时候,如果上书房的皇子们读书不认真,教书的师父就会训斥说,你们不好好学习,难道是想要效仿明朝的朱厚照吗?
可见,朱厚照已经成为了反面帝王的典型。
有人说,这是皇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坏人的金盆洗手,是恶人的痛改前非,但是也有人说,这是这个为了追求自己的个性和自由的帝王,在生命最后时刻无奈的妥协和屈服。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朱厚照先生对自己的评价吧:
车驾亲临茂社堂,玺书高挂耀龙章。升平宴罢明良会,盛事流传万载香。
欢饮醺醺出相门,劳卿再四劝金尊。南征已定旋师旅,去暴除残第一人。
正德英名已播传,南征北剿敢当先。平生威武安天下,永镇江山万万年。
欲言又止,欲语还休,无论如何,朱厚照终于为他自己划上了休止符。
物质世界中,朱厚照的肉体早已消散,而精神世界中,又有谁来审判这位大明天子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