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粟灵
《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4期
从长沙南站出发,乘27分钟高铁,再转乘约20分钟汽车,便可到达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煤矿(因该矿历史上多次更名,本文如无特别标注,统称“安源煤矿”)。约100年前,青年毛泽东也是从长沙出发,多次赴安源煤矿领导工人运动。20世纪60年代,随着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彩印版风靡全国,“安源”这个湘赣交界处的矿山小镇也从此家喻户晓。
在中国工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安源煤矿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1898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浪潮汹涌,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难题,创办安源煤矿。该煤矿位居当时“中国十大矿厂”第三,被誉为“江南煤都”。中国工业史上诸多“第一”在此创造。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为安源煤矿深度参与中国历史进程创造条件。从孙中山、黄兴等中国同盟会成员领导的萍浏醴起义,到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秋收起义,数以万计的安源煤矿工人担当主力军,中共安源路矿支部的党员人数一度占全国总数的1/5。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超过5500名安源工人参加红军,他们中走出了12名开国将军,安源煤矿也因此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将军矿”。
126年风云变幻,工业先驱安源煤矿正加速推动向红色旅游地的战略转型。
江南煤都
站在山顶上的盛公祠向下俯瞰,整个安源煤矿尽收眼底。盛公祠原为安源煤矿的办公大楼。这座结合了德式三角形屋顶与罗马拱券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总面积2623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39间。最初几年,矿局总办、职员和德国矿师等工程技术人员均在此办公。这座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办公大楼,是现今最能直观展现安源煤矿早期风貌的景点之一。
1896年,盛宣怀受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以铁路督办身份正式接管汉阳铁厂及其配套的大冶铁矿等企业。但汉阳铁厂冶铁所需焦煤长期依赖英国进口,成本高企,导致经营难以维持。
燃料国产化迫在眉睫。经多方勘探,他们将最终目标锁定在距离汉阳铁厂仅400多公里且水陆交通便利的安源。“安源煤区面积长三十里,宽十里,每年采煤百万吨,可持续五百年之久,安源之煤,与英产上乘之煤,不相伯仲,诚为世界煤矿中巨擘也。”德国矿师赖仑兴奋地将勘探结果上报盛宣怀。
1898年3月,经清政府批准,“萍乡等处煤矿总局”正式成立,该矿因地处安源而俗称“安源煤矿”,性质是官督商办。
关于建矿方略,首任矿长张赞宸致电盛宣怀时称“一筹巨款,二修铁路,三造浅水驳轮运煤,四设官钱号、仿行钱洋纸币,五派兵筹防”,并提出“定矿界,设电局,建仓积谷,兴学储才”。
建矿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展开全文
资金方面,盛宣怀以招商局在上海洋泾浜一带的产业作为担保,向德国礼和洋行借贷400万马克(约合银132.9万余两)。
人才方面,盛宣怀高薪聘请赖伦为总矿师,主持建矿工程及机械化开采方面的工作,合同期为20年。同时,先后聘用了德、英、美等国数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并为其修建了东西南北院四栋别墅府邸。
本土化人才培养也受到高度重视。开工第二年,安源煤矿就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煤矿专业学校——萍乡煤矿矿务学堂。学堂为速成二年专科技术学校,由赖伦任总教习,招收中学文化程度学生,远近来者近百人。
技术和设备方面,盛宣怀委托赖伦在德国购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并封闭当地土井,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开井建矿。
现在中国煤矿普遍应用的电车拉煤就是从安源煤矿起步。赖伦从德国采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架线电力机车,36马力电机车牵引力为45吨,可拖容量为0.5吨的铁皮车50辆,时速达95公里。而当时中国北方很多煤矿还处于人力拖煤或畜力拉煤的水平。
安源煤矿也是全国第一家使用锅炉发电的煤矿。2000年3月的一天,安源煤矿工人在作业时挖出一台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蒸汽绞车,上面铸有“萍乡煤矿1921年制造”字样。这一文物现存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交通方面,要保证安源煤及时运往汉阳,必须修筑铁路。“中国铁路之父”、江西人詹天佑亲自主持设计建造了从安源煤矿到湖南株洲的株萍铁路。这是中国较早的企业自办铁路。煤炭在安源装运火车,到株洲转船运,经湘江越洞庭而入长江,最终抵达汉阳铁厂。
1907年9月,安源煤矿顺利竣工。仅在这9年半建设时期,该矿就为汉阳铁厂提供焦煤38.8万吨,使后者省银200余万两。
次年,盛宣怀将安源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联合组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同时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并发行了亚洲早期股票。这是中国首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近代企业,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煤铁联合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至1918年),安源煤矿煤炭最高年产量达111.5万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农民蜂拥而至,矿区工人最多时达到13000余人。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觉醒年代,这支蓄积着磅礴伟力的产业工人队伍,等待着一场革命风暴的洗礼。
“小莫斯科”
山下烈焰红墙的总平巷与山顶庄严肃穆的盛公祠形成强烈对比。
总平巷是当时工人上下班及煤炭输出的总巷道。总平巷井口是用红砖砌成的牌坊形建筑,上方塑有“總平巷”三个黄色大字,一把岩尖和一把铁锤交叉成X型的徽标,其中岩尖代表采煤工人,铁锤代表机械工人。
清末民初时,总平巷是工人上下班及煤炭输出的总巷道
总平巷巷深2600米,高3.5米,宽4米。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煤矿考察,就是从这里下到井下工作面,与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并因势利导,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
这一年夏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掀起第一次高潮。毛泽东时任中共湘区支部(后为区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书记。经实地调研,安源被确定为湖南支部的重点工作地区。
1921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曾先后8次亲赴安源视察和指导工作,并派遣刘少奇、李立三、毛泽民等常驻安源领导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安源煤矿及其配套的株萍铁路工人既搞斗争,也搞建设,安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莫斯科”。
安源工人的斗争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秋收起义为标志。
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井下工人手握岩尖、铁锤,高呼罢工口号,潮水般涌出总平巷。劳资双方僵持不下,资方勾结军阀试图武力镇压。16日,24岁的刘少奇作为工人代表单刀赴会,在“萍乡煤矿公务总汇”(即第二栋办公大楼)与路矿当局、戒严司令谈判,1万多名工人围在大楼外助威。资方最终让步,18日,工人俱乐部代表李立三、萍乡煤矿局代表舒季俊、株萍铁路局代表李义藩签订协议,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得到承认。这次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安源煤矿还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1927年9月,毛泽东在安源召集会议,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安源工人组成的红二团是起义主力,他们手举工农革命军军旗进行战斗,在攻萍乡、夺老关、占醴陵、克浏阳的战斗中,始终冲锋在前。
在革命斗争中,安源创造了诸多“红色第一”。1922年2月,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到1925年1月其党员增至198名,约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1/5。为培训工人党员,1924年12月,第一所中共党校——安源党校开学。为争取青少年工人,这里先后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团支部,和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中国少年儿童团组织——安源童子军。军事上,这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工人武装——工人纠察队,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加入红军的安源路矿工人还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工兵连和通讯队伍。
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党领导下的安源路矿工人也毫不逊色。
1922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同年9月,在大罢工取得胜利后,13000多名俱乐部部员出钱出力,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工会大厦,工人们在这栋苏式建筑里挂上了马克思、列宁像。俱乐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创办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工人文艺剧团和最早的工人自办刊物《安源旬刊》。青年团安源地委配合俱乐部工作,成立安源青年工人同乐会,购买了电影机、幻灯机、足球、篮球等器具,在青年工人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俱乐部还成立了经济委员会,下设审查部(后改组为经济审查委员会),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审计监督的历史先河。
1922年7月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经济组织。股本上,消费合作社发行了中国最早的红色股票,股本资金合计光洋20000元,其中8000元为俱乐部部员认购股票资金,12000元为俱乐部基金。业务上,消费合作社设有兑换、粮食等四股,既可向部员售卖较为便宜的生活用品,又可为其提供储蓄、兑换等金融服务。消费合作社使安源成为当时全党活动经费的主要储备点之一,并常给各地工会提供经济援助。针对由此滋生的腐败,刘少奇、李立三等果断领导开展了一系列廉政建设实践活动,为中共五大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提供了最初的实践基础。
“小莫斯科”点燃的星星之火在之后几十年间渐成燎原之势,而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留下的红色旧址,为日后安源煤矿在资源行将枯竭时的赓续前行预留出路。
赓续前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安源煤矿于1939年关闭,直到1954年才得以复矿。此后,安源煤矿先后隶属中南工业部、江西省政府、煤炭工业部等管理,目前该矿归属江西省属国企江西省投资集团。2020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78万吨/年,煤种为1/3焦煤,主要产品为国家标准11级冶炼精煤和电混煤。
不过,与大多数百年老矿相似,安源煤矿也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70多万吨年产量只维持了两年就开始下降,接下来可能进入急剧下降阶段。”安源煤矿党委书记杨喜华告诉《国资报告》记者。
限制安源煤矿升级发展的另一重障碍来自地质结构。杨喜华介绍,该矿煤层与矸石层层交替形似夹心饼干,较薄的煤层使机械化难以实现,其采煤技术与100多年前相差不大。相比之下,北方一些煤矿应用5G技术,已经跨越机械化,进化到智慧化“无人矿山”的水平。
转型势在必行。“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安源煤矿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也必须把2000多名职工的妥善安置摆在首位。”杨喜华说,转型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将煤矿年产量逐渐下降到10-15万吨,如此每年可保留500-700名工人在岗,煤矿的开采年限也得以延长;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红色旅游,逐步将其他1000余人向旅游业分流。
记者实地采访当天,安源煤矿多处文物旧址正在维修建设之中。“2022年,安源煤矿入选教育部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这是我们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安源煤矿党委宣传科长吴献忠说。
在他的指引下,记者首先来到总平巷,如今工人上下班已改道,只有满载煤炭的电车还每20分钟驶出一趟。总平巷西侧约80米处,有一栋约100平方米、三间砖瓦结构的平房,这是当时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的住房,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便借宿于此。继续西行,不久便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即萍乡煤矿公务总汇),蜡像还原了刘少奇与路矿当局、戒严司令谈判的场景。沿山而上,山顶便是盛公祠,楼内陈设保留了清末原貌。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系统介绍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开展工人运动的历史
从另一面下山,即可抵达2002年所建的《毛主席来安源》铜像广场,铜像取材于《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全高8米,象征毛泽东8次去安源和纪念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80周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80周年。从铜像广场跨过株萍铁路上方的黄兴桥,进入民国风情街。黄兴与安源煤矿原矿长李寿铨是革命挚友,后者也是萍浏醴起义的组织者之一,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对工人持同情态度,黄兴桥是李寿铨为纪念黄兴所建。
出民国风情街,先后经过安源工农兵政府旧址(设中共湖南省委在安源革命活动展览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设安源工运时期廉政建设陈列馆)等红色旧址。拾级而上,山顶便是兴建于1968年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风格类似人民大会堂,基本陈列系统介绍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开展工人运动的历史。
“依托这些文物旧址把‘大思政课’做起来是第一步。”杨喜华透露,第二步,计划将当年为外国专家修建的东西南北院四栋别墅府邸改造成民宿,以玻璃栈道相连,为红色旅游提供配套服务;第三步,计划打造“伟人路暨井下体验游”,重走当年毛泽东、刘少奇下井路线。井下旅游在北方一些矿井已有成熟案例可供借鉴,安源煤矿希望将之融入红色旅游主题,擦亮安源品牌。
左右滑动查看2024年第4期目录
将“国资报告”设为“星标”
扫码进入小程序
阅读《国资报告》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