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鹏友来开会
这两天,看到多家媒体在报道和颂扬新股发行“大肉签”,称赞这是“财富效应”,认为新股稀缺导致暴涨。还有人认为,应该迅速加大IPO数量,让投资者买新股赚钱。我认为,这是一种严重误导,应当及时加以澄清。
首先,所谓的“大肉签”并非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具有很大的非理性。
一只股票定价几何,询价机构心中最有数。发行时压低价格,上市后才能多吃肉,这是基本道理。以6月12日上市的达梦数据为例,发行价为86.96元/股,上市开盘价为310元/股,上涨2.56倍,最高上涨2.6倍。即一签浮盈高达11.32万元。如果询价机构按照均价150元/股报价和认购,浮盈就不可能这么大了。
今年上市的41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37.16%,上市首日破发新股也仅1只。超半数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0%,汇成真空、利安科技、肯特股份等6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甚至超过200%。汇成真空上市首日涨幅高达752.95%,
一二级市场如此巨大的价差,只能助长非理性上市,没有任何其他好处。究竟是询价机构刻意压低发行价,还是托盘者上市时猛抬二级市场价格,需要认真调查。但简单认定这都是市场行为,恐怕是难以服人的。因为,过去反复出现询价机构抱团报高价、抱团报低价的情况,人们对此心知肚明,但未见新增太多制约。
第二,IPO定价应当回归价值投资本源,不应成为“急躁资本”的助燃剂。
IPO定价是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第一粒扣子,应当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总体价值,既要反映增发的这部分股票的“争抢价值”,也要反映大比例的限售股的“沉淀价值”。近年来,由于限售股减持制度日趋严格,IPO价格出现无节制抬高的趋势,且上市破发的情况并不多见。这就形成了以新股上市套现为主要模式的“制度套利”风潮,加剧了资本向短期套利者集中的趋势。
传统的“过桥资本”,新兴的“量化投机资本”“雪球套利资本”,再加上所谓“市值管理资本”“限售股减持做市资本”等等,因IPO畸形定价机制诱发的“急躁资本”如鱼得水,加快壮大。而我们期待的耐心资本、耐力资本被迫收缩——面对如狼似虎、快进快出、盘根错节的“急躁资本”,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风险资金可能有耐心吗?
一二级市场巨大价差是“急躁资本”的助燃剂,是“耐心资本”的拦路虎。要从基础的IPO定价机制入手,做到真实理性报价,遏制新股过度炒作,阻断制造一二级市场巨大价差的破坏性行为。务必保护好二级市场价格的成长空间。
第三,炒作一夜暴富与“新国九条”原则宗旨背道而驰,是对注册制的严重破坏。
《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坚持把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同中国国情市情相结合,坚守资本市场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市场刚刚稳定一点,公众刚刚对放缓IPO节奏认可一点,就突然出现爆炒新股、颂扬“大肉签”的情况,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甚至,有人借“大肉签”现象,开始散布市场亟需大量新股上市了。这是严重误导,与“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要求、“坚守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是背离的。
我们当然希望更多的企业通过股市融资,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前提是,要按照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本源去做。搞出一堆“大肉签”,如同前期个别评论说“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也能赚到钱”一样,是这是制造梦幻,误导群众。
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关键是市场化、法治化,发行主体、监管部门、中介机构都要坚持实实在在定价、反对各种无节制套现、杜绝非法利益输送,不能让IPO成为高价套现游戏。靠制造“大肉签”忽悠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才是我们需要的市场生态。生态不好,注册制就不可能落地,防风险、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要让那些优质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上市。要实现真实平衡定价。发行常态化,是指有多少合规的企业可以上市,就上市多少;如果市场失衡,不能接受太多企业上市,不能接受太大规模企业上市,就应该按照市场化博弈原则减少甚至停止上市。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股市中所有违法违规和侵权问题都与上市公司质量和真实性有关。有关机构、企业甚至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相互配合造假套利情况仍比较突出。必须严格落实“新国九条”的宗旨和具体要求,牢牢盯住上市公司质量这条主线,依法严格监管,不给疯狂炒作以空间。同时,对已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机构的造假行为,继续坚定不移惩处,以儆效尤。
只有这样,市场成长性才能构建起来,长线财富效应才能构建起来,优胜劣汰机制才能构建起来,耐心资本才能壮大起来,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