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原题:于冬、王长田辩论“数字资产”引爆上影节 全网寻找下一个AI驱动的奥斯卡赢家

  每经记者 杜蔚 温梦华 毕媛媛 丁舟洋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唇枪舌剑,思想火花四溅。在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日(6月14日),一场意想不到的交锋,在“当IP遇见AI 打开光影新视野”的海上论坛上激烈上演,这场由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携手举办的论坛,为电影节注入了思辨气息。

  当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详细地阐述了他如何将成龙这位电影传奇的“数字资产”精心打造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皱眉,直言不讳:“我对这种‘以假乱真’的技术持保留意见。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现有软件的又一次升级,即使没有AI,我们也能实现类似的效果。AI的背后,终究还是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于冬听后,拿起话筒说自己不吐不快。“AI确实是一个工具,但它却能将人物形象转化为公司独有的、无法复制的数字资产。”“王总,我邀请您来参加我们7月12日《传说》的首映礼。”

  这一幕的直言直语与坦诚,引发了场下观众的热烈掌声。王长田和于冬的交锋并非首次。早在2019年,他们便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峰会上就中国电影公司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犀利的“喊话”。如今,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影公司、电影创作者们都在思考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知名导演黄建新、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新锐导演张末等业界大佬也加入了这场讨论。他们同样对AI或有困惑,或有期许。站在影视艺术与前沿科技的融汇点上,他们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共同探讨着AI技术如何为电影行业带来全新的可能。

  从《中国奇谭》到《繁花》再到AI电影马拉松大赛,上海电影一年一个“大IP”。今年,每日经济新闻还与上海电影携手启动了备受瞩目的《大模型电影应用场景测评报告》项目征集。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6月14日,海上论坛上,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知名导演黄建新、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新锐导演张末、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现场对话,掀起“头脑风暴”。 主办方供图

  知名导演黄建新:未来不只是使用AI,还要与之对话、商量、探讨

  黄建新,这位自20世纪80年代便活跃于电影界的资深导演、编剧、制片人和监制,其早期作品《错位》便是对未来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深刻反思。影片中,“机器人”与“主人”的错位关系,如今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似乎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黄建新指出,通过AI技术,电影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地完成特效制作、场景设计、角色塑造等工作。此外,AI技术还可以帮助电影人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创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但同时,黄建新也提醒业界,AI技术的崛起并非毫无挑战。在感知和认知方面,AI已经超越了人类,这使得个体在与AI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在黄建新看来,当前电影产业还面临着一些误区,即有些人认为AI只是一个工具,但他认为,AI不仅是工具,还要与AI对话、商量、探讨。

  在谈到电影产业面临的问题时,黄建新提到了今年端午档电影市场的低迷表现。他坦言,2024年端午档合计3.83亿元的电影票房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且上座率仅为4%。此外,中国观众的平均年龄正在上升,从21岁提高到了27.5岁,这表明看电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票价上涨的背景下,今年5月的票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亿多元,观影人次减少了3000万。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技术发展的双重性:一方面打开了电影创作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变得更多元。当大家拿着手机就能享受内容时,电影人需要更多的佳作吸引观众留在电影院里。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再现27岁的成龙,拥有“不老”的演员

  “AI技术不是未来,未来已来,AI正在深刻地改变影视行业的格局。”于冬提到,博纳影业刚刚完成的电影《传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电影中,AI技术不仅实现了过去难以完成的特效制作,更通过数字人技术,让演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拍摄任务,大幅度降低了制作成本。“过去一个演员可能需要连续拍摄九天,现在通过AI辅助,他们只需要两天就能完成大部分拍摄,可以大幅度降低片酬。”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数字人是重要的数字资产。”于冬进一步说,“在《传说》中,我们拥有了年轻成龙的数字资产,这相当于我们拥有了一个永远不会老去的演员。这样的技术突破,让电影制作更加灵活,也让演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于冬解释,AI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在上映前都可以进行修改,包括场景、人物等,这极大地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AI技术也使得广告、动画的制作周期大幅缩短,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说》作为博纳影业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延续了成龙经典电影《神话》的奇幻冒险主题,更在AI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全新的视觉呈现。这部电影中,成龙和张艺兴均一人分饰两角,在现代戏和古代戏之间穿梭。其中,AI技术成功还原了27岁的成龙形象,让观众得以在银幕上再次见到年轻的成龙。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在于冬看来:“过去我们常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但AI技术的出现让电影不再是遗憾的艺术。”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AI的光芒永远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芒

  “我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兴高采烈地认为电影将发生巨大改变,而我们掌握着发生巨变的钥匙。”连续7年都如约出席每日经济新闻主办论坛的老朋友——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去年我倡导全公司每个人都要用AI,到现在不用我再强调了,每个人都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AI。”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一年的实际使用,让王长田对AI有了新的思考。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王长田表示,光线传媒是国内最大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可目前也只能做到一年生产1~3部动画电影,AI的使用可以将光线传媒的动画电影生产能力提升到一年4~5部。“我觉得AI可以将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30%,把生产成本降低25%。这将有力缓解电影制作发行领域的全行业亏损问题,让行业进入良性循环。”王长田说。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不过,王长田认为不应夸大AI的现有水平。“至少在电影领域,AI还终究是个工具。它确实能在动画电影的形象设计、动态分镜等方面提供一些帮助,但现在这个工具还极不成熟,在电影行业还远远不能达到银幕放映的效果。”

  此外,王长田认为,AI的广泛使用将带来大量的同质化内容,电影制作里独特的人类审美将成为稀缺资源。“目前AI呈现的还是搜索和整合的功能,独特的创造能力还做不到。AI的光芒永远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芒。”

  当AI内容大爆发时,IP显得尤为重要。“IP能让你的内容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王长田说,“所以AI作为一个先进生产工具,肯定对电影行业带来改变。只不过这个改变,我们还需要用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它。不要指望它能替代我们人类,AI永远不会自主决定去做一个产品。这个决定得人类去做,它做不了。”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在AI上布局投入已是不能等待的一件事

  谈起今年年初Sora的横空出世,王健儿清晰地记得那天是大年初七。

  “Sora的出现让整个行业沸腾了。”他回忆,“我们用了14天时间,紧急磋商讨论,上海电影迅速响应AI浪潮,率先布局‘iNew’新战略、‘iPAi星球’,以及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等多项计划。”

  王健儿表示:“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是上海美术电影的重要拓展方向。我们利用丰富的中国动画IP资源、数据资源,结合AI的底层技术加快训练研究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AI模型,这是上影最近正在着力谋划的课题。我们希望下一步加快各生产要素的整合,争取阶段性的成果。”

  在他看来,虽然当下AIGC尚处于大爆发前期,但未来的脚步声已能听到。他强调,AIGC时代,只有入局才能破局,加快布局才能赢得先机。在AI方向上,布局投入并阶段性地去推动一些目标,已经是不能等待的一件事情。

  自2024年起,利用产业链的上游资源和整合跨界能力,上海电影加速AI对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各项业务的赋能。王健儿举例,争取三年内利用AI技术,加大对IP的开发力度,让AI的相关延伸产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以及每年有两部以上的经典IP被唤醒。

  新锐导演张末:训练AI是为未来节省时间

  “我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必然趋势。”发言伊始,张末坦言自己的前几部电影没有完全涉及人工智能,“但是我最新的一部《拯救嫌疑人》使用了AI做英文字幕。以前为电影做英文字幕,需要找专人,可能10天后对方才能给你一稿,你还得再去润色,不仅有费用,还存在时差和沟通等方面的问题。”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当张末尝试用AI做字幕后,发现非常高效。“我把整个剧本输入给AI,大概20分钟,就生成了整部电影的字幕,而且翻译得也挺准确。”

  顶着“导二代的光环”,80后的张末备受市场关注。2011年,张末因《金陵十三钗》的副导演而进入大众视野。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目前,张末参与了《金陵十三钗》《28岁未成年》《狙击手》《拯救嫌疑人》4部重要影片。

  尝到人工智能的“甜头”后,张末又立刻学习了其他人工智能软件,“包括创作剧本或大纲等。我可能在半夜,突然有一个灵感,就会输给AI帮我完成。”

  但用着用着,张末便发现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AI在技术上,比如翻译语言等很高效,而当我让它去创作时,就发现总是差点意思。AI写的场景,往往都会有些似曾相识,我花一晚上时间和AI对话,还不如自己写。”

  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张末展现出了既好奇又审慎的态度。她笑言,训练AI是个有趣的学习过程,尽管程序繁琐,却是为了给未来省时间。张末相信,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将极大地降低成本,减少对传统摄影师和灯光师的依赖,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革新。

  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AI视频尚未真正普及到所有创作者

  伴随着AIGC的“东风”,大模型领域百花齐放,视频生成大模型赛道已有国内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快手,AI初创企业等一众资本抢先布局。今年以来,从年初引发行业震动的Sora,到近日快手上线“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引发热议,视频生成赛道竞争再一次成为市场的新焦点。

  作为AI视频生成赛道的头部公司,爱诗科技也较早押注这一赛道。

  爱诗科技视频生成大模型产品PixVerse不仅得到广泛应用,更是目前用户量最大的国产AI视频生成产品。例如,导演“闲人一坤”利用PixVerse创作的中式奇幻片《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已成为国内播放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AI视频之一。

  虽然爱诗科技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是深耕产业多年,爱诗科技联合创始人谢旭璋观察到,目前整个AI在所有视频内容中的占比非常小。“无论是消费端、创作端还是创作侧,全球AI创作的视频总量大概在几亿量级,而全世界一天人类创作的视频量可能就是几亿。”

  “视频是人类目前传输信息最主要的媒介载体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内容,更是一个巨大的商业生态。在视频中不仅可以看内容、看故事,也可以在里面做生意、直播带货、做本地生活等,所以我们认为在整个AI生成领域中,视频将是其中最大的商业机会。”谢旭璋表示。

  在他看来,当下AI视频仍处于比较早期的赛道,尚未真正普及到所有创作者的内容消费中。这一赛道虽然发展迅速,但仍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走。

于冬的一番话,让王长田皱眉头

  孙甘露谈《千里江山图》改编: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此次论坛上,王健儿还发布了上海电影集团的新片单,包含《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将于2025年夏天上映,根据孙甘露同名小说改编、陈思诚导演的《千里江山图》,以及由张末导演的《雪龙号》等。

  其中,备受市场期待的《千里江山图》也全球首次公布导演等信息,该影片将由陈思诚导演,张毅担任编剧。现场,《千里江山图》的原著作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孙甘露也第一次知道小说改编的电影将由陈思诚导演。

  “可能和其他作者不一样,我的小说从电视剧、话剧、广播剧、评弹以及现在还在进行的音乐剧等,这些所有的改编我都没有参与。”孙甘露坦言,中国有句老话叫隔行如隔山,虽然我是一个影迷,喜欢看电影,但专业的事情还是要有专业的人来做。

  “我是孙甘露老师的书粉。”作为电影《千里江山图》的导演,陈思诚在被问及是否会有压力时坦言:“还好。因为工作会常年面对各种压力,压力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是日常需要面对的事情,这么多年已经能够用非常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在陈思诚看来,电影有电影的好,剧有剧的好。这次创作比较大的难度是这篇小说的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十分浩瀚,我们如何更精彩地提炼出来。

  “我特别喜欢甘老师在小说中描写的上海的烟火气。虽然我是一个东北孩子,但我跟上海有非常重要的一些连接,让我对它也充满了一种感情,我觉得我能捕捉到孙甘露老师对这个城市的一种深刻的情感,我还是有信心。”陈思诚表示。

  大模型电影测评“征集令”:广发英雄帖,寻找“AI奥斯卡”

  在于冬、王长田、王健儿等嘉宾精彩思想碰撞过后,《大模型电影应用场景测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项目征集的启动,将本届海上论坛推向最高峰。

  《报告》“征集令”号角由每日经济新闻携手上海电影共同吹响,旨在深入探索国产大模型在电影制作、出品、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应用潜力,为影视产业的持续繁荣注入新动力。

  在影视行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今天,一份客观、准确的测评报告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够推动大模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优化,更为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报告》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需求。它将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确保报告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报告》将通过技术能力、应用场景、用户体验、操作便捷性、经济效益、市场接受度、社会影响及安全性与合规性八个维度的综合评价,以及定量分析、定性评估、案例研究三大方法,全面、深入地对国产大模型在影视行业的应用进行测评。

  《报告》不仅为影视制作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大模型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报告》征集方之一的每日经济新闻希望国产大模型积极参与到测评中,这既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一次展示,更是对整个影视产业创新能力的一种贡献。“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国产大模型在影视行业的应用,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