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2018年8月,国内养老FOF扬帆起航,首批14只新品(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呱呱坠地,一转眼,将满六周年。在我国积极推动发展养老“第三支柱”的背景下,部分早期成立的养老FOF纷纷增设Y份额,集结成个人养老金基金的首批“正规军”。然而,寄予厚望在前,养老FOF发展至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承压,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年、三年、五年,较长的持有期限制,叠加市场背景持续震荡、基金收益不佳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养老FOF的热情,也卷起规模缩水的旋涡。在基金管理人衡量保壳与清盘之间的利弊后,年内已有3只发起式基金没能等来时间的“玫瑰”,相继被“优化”,而下半年还有25只产品可能面临同样的抉择。

  对基金管理人而言,进,业绩不佳,规模做不大;退,布局成本投入已较大,且不利于市场好转时抢得头筹。在政策推动和业务多元的夹击下,公募基金该怎样做,才能吃到这市场憧憬的“大蛋糕”?

养老FOF,进退维谷

  三年之约的规模困境

  新基金发行之际,为保产品顺利成立,部分基金管理人会采用发起式的形式。根据基金合同规定,发起式基金若成立满三年资产净值仍低于2亿元,则会触发产品自动清盘。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有170只养老FOF为发起式基金,占到全部产品的六成。

  而在2024年下半年,有39只以发起式设立的养老FOF成立将满三周年,但从2024年一季度末的规模来看,仅有14只基金的合并规模超2亿元。换句话说,若后续规模未能突破“红线”,多达25只产品可能面临“保壳”和“清盘”二选一的局面。若拉长时间来看,还有54只以发起式设立的养老FOF成立于2022年,但当前也仅有10只产品的合并规模超2亿元。

  “二选一”已有公募作出了选择。今年3月、4月,就分别有中信保诚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因成立已满三年,但基金净值低于2亿元而自动清算。

  今年5月,鹏华长乐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也因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自动清盘条件,A份额、Y份额同时清盘。而作为个人养老金基金的Y份额清盘后,相关资金会在产品清盘后退回投资者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从行业情况来看,早在2022年4月,国联安安享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就成为首只清盘的养老FOF。另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6月17日,包括前述清盘产品在内,共有12只养老FOF清盘,其中2022年2只,2023年7只,2024年当前共计3只。从清盘原因来看,多是因为相关产品成立满三年规模不足2亿元。

  养老FOF作为公募基金助力养老金发展的产品,也是一类创新型产品,为什么相关基金管理人不选择尽力保壳而是清盘?

养老FOF,进退维谷

  某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从基金产品来看,由于这类产品和个人养老金有关系,也是监管力推的产品,公司方面肯定是能保则保。但从公司的角度而言,会权衡保壳的成本和精力,以及同时在做的其他产品线是否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回报和效益,从而权衡利弊”。

  沪上某公募内部人士也提到,关于保壳还是清盘,一般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规模、市场行情以及基金产品的属性。如果FOF规模不是特别小,基金公司就可能具有比较强的保留动力,但如果FOF规模过小,且保留基金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基金公司有可能会选择清盘。另外,若市场行情企稳且逐渐向好,基金公司认为FOF分散化投资的特点依然可以获得投资者青睐,基金公司可能也会选择保留FOF产品。

  而产品规模过小,或也与业绩不佳有一定关系。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前述3只在年内清盘的养老FOF自成立以来到清盘,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整体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数据可取得的452只养老目标FOF(份额分开计算)的年内平均收益率为0.16%,其中有164只产品的年内收益率告负,最多亏损10.13%。

养老FOF,进退维谷

  长期锁定困住了谁

养老FOF,进退维谷

  自2018年首批产品成立以来,养老FOF数量持续增长,最新已达到273只(份额合并计算,下同)。相较之下,养老FOF的规模则经历了快速增长、突破千亿,再到回落至千亿以下的不同阶段。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8—2023年末,养老FOF的合计规模依次为41.07亿元、259.48亿元、587.53亿元、1128.98亿元、877.13亿元、704.59亿元。从最新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养老FOF的合计规模仅为679.57亿元。

  整体规模下滑的同时,规模迷你也逐步成为越来越多养老FOF面临的困境之一。数据显示,在当前数据可取得的269只养老FOF(份额合并计算,下同)中,仅有96只产品的合并规模大于2亿元,而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产品则多达61只。当前规模最大的养老FOF为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A(FOF),为58.51亿元,与此同时,还有8只产品的规模不足900万元。

养老FOF,进退维谷

  长不大的规模,是渠道不想推还是投资者不愿意买?

养老FOF,进退维谷

  “这类产品确实比较难做,核心原因在于它的封闭期较长,导致客户积极性不高。虽然养老FOF在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避免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情况,但由于封闭期过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购买热情。从海外的养老金基金来看,因为没有设置较长的封闭期,所以运作情况相对较好。”某中型公募内部人士直言道。

  该内部人士还提到,养老FOF这类产品的基金合同其实有明确规定,必须要有权益配比,并有配置的比例要求,因此这类产品不可避免地会投资一部分权益产品。但在市场环境不好时,就难以避免收益率下跌甚至亏损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产品业绩受到影响。

养老FOF,进退维谷

  前述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也提到,“像养老FOF这类产品,通常都有一年、三年甚至五年的持有期,在当前市场持续震荡且基金产品收益并不突出的环境下,让客户去买这类持有期较长的产品,确实挺难的。因此,从销售的角度讲,难度较高。同时,叠加产品收益不佳,客户就更没安全感了。而且,现在的市场也不及以往,很多三年或更长持有期的产品也出现亏损,因此产品销售也更难了”。

  上述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更直言,其所在公募目前也没有在做养老FOF的持营,主要是因为公司方面一直有别的营销重点,如ETF、债基等。虽然养老FOF是监管力推的产品,但从新发到持营,行业机构逐渐发现这类产品并不好卖,自然而然就打退堂鼓了。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认购起始日来看,截至6月17日,共有11只养老FOF在年内发售,其中,易方达汇悦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混合(FOF)A、交银安悦平衡养老三年持有期混合发起(FOF)、景顺长城保守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在年内延长募集期。不过,当前尚未有养老FOF发行失败。

  进退两难

养老FOF,进退维谷

  在个人养老金基金推出之际,由于拥有税优政策等独特优点,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作为公募基金助力养老“第三支柱”的养老FOF,也响应监管号召设立Y类份额当起了“先锋”。但相关产品因规模问题清盘,基金管理人也因此被动“毁约”。说好的长期投资,变成了“未退休,先清盘”,也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与担忧,更有投资者直言:“我都后悔缴存12000元了。”

  信任危机当前,但对于养老FOF的后续发展,公募从业人士也有些一筹莫展。前述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坦言:“其实我们也没有想好怎么做,可能整个行业都没有太想清楚。从长远来看,这类产品肯定是要做的,但需要把它当作一个更大的、独立的战略性业务去看可能才做得起来。”

  该市场部人士还举例称:“就像有些公募能把ETF做起来,也是在较早期看到这类产品的发展机会以及行业内成功案例,如部分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因此很多机构愿意把ETF当作公司的长期布局战略投入资源来发展。但养老FOF发展近六年,除了多数产品存在规模较小的问题外,就连规模最大的养老FOF仍和规模千亿的头部ETF产品差距较大。因此,当部分机构看到这类产品的‘天花板’也不过如此,也会结合其他业务布局来衡量投入产出比,因此大部分机构可能不会把这类产品选作当前的主要战略发展目标。同时,中小型机构可能因为资源有限,没有办法同时达成多个战略目标,只能有所侧重,也更不会首选这类产品来发展。”

  上述中型公募内部人士也表示,从监管层面来看,这类产品仍是要持续推进的。同时,由于我国有养老需求的人群逐步增多,对应地,也需要去配置一些相关金融产品,从长远来看,这类产品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但鉴于养老FOF的发展也不过五年多,相关发起式产品也是在近一两年才面临到期而规模不足的问题,所以业内对此也暂未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养老FOF,进退维谷

  另外,在当前相关产品陆续清盘之际,也有基金管理人担忧,若未来市场好转,旗下没有相关产品可以承接这部分资金,又该如何?

  某资深研究人士认为,养老FOF的发展需要思变。当前,我国的养老FOF主要分别TDF(养老目标日期基金)、TRF(养老目标风险基金)两个策略,均是借鉴海外市场的产品,但相关策略是否适合我国资本市场,以及养老FOF产品长达一年、三年甚至五年的封闭期这类强制性措施是否符合投资者需求,需要重新衡量。从当前相关产品的运作来看,上述方式可能确实未见成效,因此需要思考是否要改变策略。

  该研究人士建议,放开对养老FOF产品策略的探索以及放开对期限的要求,减少强制类要求,给予各参与机构一定的空间去探索更适合这类产品的主流策略。例如,是否可以采用当年市场探索分级基金份额分类的相关做法,让各家机构探索不同的运作方案,并从中择优推广到全行业。但该研究人士也提到,虽然分级基金最后被取消,但其前期采用的这一探索性发展方法值得借鉴和尝试,而非完全照搬海外的发展策略。

  前述沪上某公募内部人士也提到,一个创新产品逐渐被大众认知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FOF,资产配置和基金选择能力都需要长期观察。目前是基金行业的艰难时刻,希望监管机构向上反馈打破养老FOF的规模要求,保留行业中创新发展的火种。另外,FOF强调的是组合管理,在选择底层资产时,希望可以使用的工具更多、更丰富一些,希望有更多的资产引入,例如:全球视角方向的权益和债券资产、大宗商品中的黄金等与权益和债券资产相关性较低的资产,进一步丰富可投资的工具。加强整体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增强投资者的持有体验。

  在华林证券资管部落董事总经理贾志看来,虽然部分养老FOF没有机会等来时间的“玫瑰”,但监管对养老基金一直鼓励扶持,也许还需要更多投资者参与,也期待将来可以增加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额度。贾志还提到,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问题是长期问题,关乎每一个人,借助国家政策支持,构建养老“第三支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公募基金管理养老FOF,不能只是生意,更要有情怀和使命。对待养老FOF产品,应“包生包养”,负责到底,努力做好业绩,做好推广,对得起持有人的信任。

养老FOF,进退维谷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