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谚云“五穷六绝七翻身”。

今年7月已过大半,A股似乎有了“翻身”迹象。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7月19日),今年7月以来A股主要宽基指数大部分上涨,在全球重要市场中位居前列,特别是科创50、创业板指数等跑赢了同期标普500、日经225、纳斯达克等全球热门指数。

今年7月以来全球重要指数表现

20240701-20240719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往后看,上周重要会议的召开有望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资本市场长远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A股则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从中长期维度树立基本面信心。影响下半年A股市场的变量主要包括风险偏好、基本面和资金面,三者均有望迎来积极变化,市场中枢或较上半年上台阶。

风险偏好看,重要会议召开有望成为市场情绪催化剂。

基本面看,随着存量政策的落实和增量政策的推出,叠加库存周期进入补库阶段,下半年宏微观基本面有望迎来改善。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资金面看,当前长线稳定性外资或仍有较大流入空间,下半年海外大概率降息背景下,经济预期改善和企业盈利复苏有望吸引长线资金回流A股市场。

A股乐观因素不少,普通投资者如何把握呢?

近日融通基金2024年二季报出炉。我们精选了部分热门基金的“基金经理说”,看看基金经理们近期关心啥,如何看待后市,哪些领域或更有机会:

(以下观点摘自各基金2024年2季报,完整版可通过官网查询)

权  益  类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内需驱动 范琨

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度调整以后,4-5月之间在高频经济数据有一些回暖,叠加政策呵护及市场自然反弹的力量加持下,A股指数整体保持了震荡反弹的格局,并在517地产政策前后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从行业主线上看,或依旧是出口链、电力设备、AI算力相关线条具备短中期逻辑和股价上的持续性。我们自己的操作层面,首先维持仓位在高位水平,几乎没有发生变动。底仓依旧是高股息,这中间从一月份市场就在不断探讨,如此强的一致性,高股息是否见顶了?

我们认为从配置思路的一致性行为上看,高股息有不少的阶段性小高点出来,港股高股息的加速上涨更体现了市场快速的价格发现行为。到目前部分高股息品种从股息率角度看定价偏合理,高股息逐渐累加的风险是需要去关注的。

这期间我们明确继续加仓的品种是黄金股,逻辑偏中长期是对于美元信用的担忧。从表现上来看,黄金股比商品黄金波动明显更大,短期黄金商品的价格与市场对于美元资产实际利率的预期波动相关,国内黄金股又还受权益市场本身的波动影响。

其他主线条里面,值得关注的是AI算力链条,春节后市场对于大模型SCALING LAW继续发挥作用感到非常兴奋,算力顺势创出新高。我们认为模型再炫酷的表现或都是表象,如果迟迟无法形成商业闭环,AI算力的天花板是需要讨论的。

未来方向展望方面,关注比较低位的板块。目前市场环境下面,调仓会受到大小风格的影响,不会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新消费 关山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2024年1季度市场经历了大幅震荡行情,随着政策的逐步呵护,市场表现出快速的修复。2季度开局市场情绪一度更为积极,出口数据较好,叠加房地产政策的一些积极表态,对于经济整体企稳向好给予了更多的期待。随着外围贸易纷争的信息扰动,及端午内需数据的一些疲弱,市场情绪再次走低。由于个别品牌数据的扰动,我们聚焦的内需消费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情绪下滑,在6月份表现较为突出,呈现蔓延的态势。

组合在服装,黄金珠宝,家电等板块有较多的配置,2季度增加了农业板块配置。接下来将进入半年度业绩期,也将根据报表信息对于相关公司的变化进行重点甄别。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健康产业 万民远

今年上半年医药板块表现整体较差,我们认为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往回看,去年一季度因为放开后的需求高峰带来的基数一次性影响;二是当前看,自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医疗反腐,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部分子领域当前的业绩表现;三是往后看,似乎还未看到特别明确的新主线走出来。

但我们认为从风险收益比角度当前或可以更乐观一点,医药指数仍在近4年的底部区间徘徊,估值和交易层面的风险释放足够充分,而驱动产业未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创新技术供给,板块整体的估值性价比和潜在空间或已经具备吸引力。回归后续思路,我们依然坚持顺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疫后修复的方向寻找投资机会,不博弈市场风格与情绪。我们选股逻辑注重从这几点出发:确定性业绩增长、逻辑明确增量、足够悲观定价。

确定性增长,即是在当前整体弱现实背景下也能看到明确增长、刚需的方向,可以阶段性穿越政策和宏观环境扰动;逻辑明确增量,一些方向因为其自身技术创新周期临近收获期,可以创造新的增量市场抵消当前负面影响;足够悲观定价,一些处于底部的方向,市场所给予的定价蕴含了潜在很不错的风险收益比,而这里面有些细分方向,后续大概率不会更差,一旦有好转、或有好转的预期,都可能对应不错的盈利和估值上修空间。

展望后续,随着新一轮老龄化高潮来临,在政策框架趋于稳定、压制板块的一过性基数效应消退背景下,我们对板块中长期前景保持乐观,医药板块有望迎来基本面和政策边际的双重改善,板块估值有望修复,万亿市场的医药板块细分领域众多,不缺结构性机会。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逆向策略 刘安坤

今年二季度市场经历了一轮先反弹再回落的过程,这期间伴随着的是,对国内宏观经济预期和海外风险预期的波动。

具体到结构上,出海方向仍呈现较强的韧性,内需相关板块仍表现出预期较低的特征,社会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在此环境下,高股息成为市场较为一致的投资资产,海外一轮补库周期也带动了从消费品、中间品乃至上游的半导体产业有边际向好的趋势。本基金维持了能源、电力等高股息资产和造船、高端装备等优势制造业出海企业的配置,减配了由于汇兑收益、运费等不利影响的出口消费品企业。

展望三季度,将维持对高端装备等出海企业的配置,同时关注房地产政策持续发力的效果和AI为代表的部分科技类资产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将对红利资产的性价比保持综合评判,择机进行组合的再平衡。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产业趋势精选 李文海

今年二季度初股市先延续一季度末的反弹,5月下旬随着一些经济数据回落,股市的反弹节奏告一段落。我们认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过程,短期对于经济的过高或者过低预期都可能是不合适的。当下我们认为实物工作量的增长是相对乐观的,但是部分行业价格的低迷对利润的预期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选股逻辑上把价格的确定性放在靠前的位置,关注稳定类资产以及供需格局较好、龙头有望持续提升份额的行业。

二季度重点配置以下几个行业:

1、公用事业的火电和燃气;

2、供给约束强的周期子行业(包括航运、船舶、轮胎等周期行业),其中集运板块因为红海事件,提前结束了周期的下行期,展望后市,集运供给冲击最大的时候过去,我们认为后续有望迎来估值的重估,二季度对集运做了重点的增配;

3、跟竞争对手差距逐渐拉大的乘用车、商用车龙头;

4、外部环境持续震荡,美国通胀数据回落,持续关注黄金后续的表现。此外考虑到淡季的需求情况,二季度我们在有色的铜铝和出口链上做了一些减配。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产业趋势臻选 李进

从中观产业视角出发,寻找具有时代感的产业趋势,聚焦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行业;重点投资推动社会进步且未来市值空间较大的企业。今年把风险偏好降下来,积极寻找高质量成长的企业。当前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出口、港股、医药四大方向。

人工智能:本基金重点配置人工智能中供不应求的算力方向,并密切跟踪AI下游各种应用可能起量的个股。观察海外AI发展现状,本轮人工智能产业最终受益的企业大概率是在技术和资金层面具有优势的互联网企业,所以本基金在报告期内加配了互联网。

出口:在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时间段,国内各个行业内卷严重,企业维持相对健康的高增速需要出口业务的支持,全球竞争力成为今后成长股定价的核心抓手,我们积极挖掘未来在全球产业布局中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各领域龙头公司,在基金组合中不断增加海外业务高速增长的个股。

港股:或大概率处于底部区间,向上弹性大。港股的互联网公司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业绩一直超预期,但股价不断下杀,后续估值修复概率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1、各互联网巨头相互竞争趋缓、供给端压力减轻,同时人员停止扩张,后续利润将持续高速增长。

2、港股处于全球价值洼地,因为各种原因流出的外资在性价比的吸引下,某一个时刻会重新回落。港股互联网是绕不开的中国资产,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资产之一。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3、国内互联网企业在AI大模型的进展只是时间上的落后,本身在默默地大力投入,这些公司的人工智能部分应用出来后估值修复或接近海外同行的水平。本基金2023年三季度开始,就逐渐开始配置港股,本季度有所提升配置。

医药:本基金配置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尤其是在大单品、主流方向上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减肥药、近视眼药、肿瘤药是关注重点。

固  收  类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四季添利 王超

今年2季度资金面整体相比于1季度更加宽松,债券的表现在此期间有所分化,中短端的债券品种整体表现较好,长债利率从整季度来看震荡下行。整体上信用好于利率,中短期限债券表现好于长债。

4月初由于理财规模大幅提升,信用债配置需求旺盛叠加资金面宽松,信用表现强势。到4月23日,3年期限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达到了30bp,信用表现大幅好于利率。随后随着央行提示长债风险,市场投资热情有所下降,债券收益率出现了快速反弹。进入5月份之后,资金面依旧维持了宽松的局面,由于理财规模与债基规模不断增长,债券配置需求相当旺盛,收益率再次转为下行,并持续至6月底。基金组合于5月底6月初逐渐提升了久期和杠杆水平。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通润 李冠頔

第一,复盘。

在经历了2023年11月底至2024年年初流畅而超预期的牛市趋势之后,债市在二季度的演绎,我们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2024年3月7日-2024年4月23日,无增量基本面逻辑主线,但资金驱动,供需关系良好下的利差压平牛市行情;

(2)2024年4月23日至2024年5月底,产生了2024年以来最大的回调行情。在此之后,进入多空逻辑并存,市场无阻力最小方向,时间与空间综合维度下难以产生大机会的震荡市当中,并且从4月底的宽幅震荡逐步向窄幅震荡演绎。在此过程中中短期限品种和信用债补涨占优。

(3)2024年6月至今,市场再度进入多头行情的展开当中,宏观基本面的趋势方向无显著边际变化,但市场拥挤度在前期震荡中缓解,叠加增量资金引导下的供需关系的良好助推行情演绎,各曲线结构轮涨,并再度创出价格的历史新高。

第二,反思。

本次我们深度探讨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债市定价与央行引导下的货币因子之间的关系?

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许是决定二季度能否抓住牛市趋势中收益积累的核心胜负手之一。对此,我们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如下:

一、我认为在这个问题当中,最核心的要点其实是定义。毫无疑问,货币流动性仍然是债市最根本的“第一性”原则,因为套息空间是影响债市操作最底层的逻辑支撑之一。但核心问题在于,央行“说”和“做”与货币流动性这一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发生变化,央行工具的组合使用在发生变化。

简单的复盘来看,债市对于dr007和r007反馈的实际资金面的变化仍然敏感,债市走向与shibor、irs反馈的流动性溢价趋势仍然是一致的。所以央行真实意图里的货币流动性方向到底是什么样的?

无论是因为经济复苏仍有曲折需要下的货币宽松,还是非银流动性充裕现实下银行体系对货币流动性的可控度下降;无论过程如何,只要资金流动性仍然是宽松的,那么这个链条的利多就不会因为市场解读里“偏鹰派”的喊话而产生趋势性利空。毕竟,“偏鹰派”的定性是市场投资者自己认为的,而“心里花”的理解是多变的。

因此,在5月30日央行对10年国债利率区间指导的新闻出来,以及债市盘中下跌发生后,并没有针对这一即时事件进行策略上所谓的买卖应对发生。这并非没有行动力的应对,而是我们体系里的这样几个信号使得我的动作选择是不动:

1、盘中下跌后收回来的期货位置未跌破我们信号体系内的短期多头趋势;

2、IRS、Shibor反馈的货币“第一性”原则仍然是偏利多的,5月PMI继续下行,市场拥挤度指标偏低,且30年现券在2.60%的震荡区间关键点位以及期货均线体系下的点位均不支持顺势减仓。

3、严格意义上,喊话其实是约束了债市收益率的下限,这与市场接近2.50%就反弹回来是一致的。这个发言并没有对债市上限做出信息指示,叠加其他多空信息的系统性思考,2.60%的阶段性震荡上界或仍然是大概率不会轻易打破的,而国债地方债发债供给上量阶段也给利率上限增加了一层政策协同的概率支持。

因此,从我们的体系视角来看,当市场利率回调至2.57-2.58%位置时,减仓是大概率不合意的。有趣的是,市场部分资金流仿佛也“认可”我们的主观判断,因此在事件驱动看起来冲击巨大的情况下,其实市场表现很有限、很理性,甚至以7年为界形成了多头趋势的机会。

二,更为重要的问题其实是,“货币+信用”框架对于债市定价是否还有效,如果无效了,那什么是有效的呢?2023年社融到债市的线性逻辑打破,2024年近期货币因子到债市的逻辑开始出现瑕疵,那到底什么是可依赖的框架呢?

这个问题我的思考如下:

社融规律的打破,是因为社融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这个逻辑出现了部分瑕疵,实体需求偏弱背景下社融放量反而变成变形后的资本市场放水逻辑,利好债市供需关系的改善;

货币因子逻辑的变化,是因为之前的逻辑是——“经济走向过热或走弱过程里,央行会滞后做出对应的适应性松紧调整;同时,根据监管政策的不同周期要求,可能会适度做出一些适应性的松紧变化”,比如2017,相比经济的走强,严监管要求货币要更紧一些。

但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尤其是经济预期的周期波动相对平坦,债务和杠杆周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约束经济走向过热的可能性,因此货币紧缩逻辑缺乏线性外推的想象空间。同时可以发现,货币因子到债市逻辑的异变,并不是今年开始的,而是去年三季度就开始了。2023年8月之后,央行的降准降息等典型宽松动作就偏少发生,但并未阻碍债券市场利率下行的发生。但是,有一个逻辑其实是没有变的,就是资金中枢和债市的关系,因为套息空间是实实在在的约束。只是,过程里变量的相关关系在发生变化,比如降了息,资金也未必松,但债市也未必涨。同理,不降,也未必跌。

三,回归我们对利率的本质理解,其实有两句话:

利率是经济的镜面反射和另一种存在形式;利率是一种资产价格,供需决定价格,也就是“货币”+“信用”框架反馈的供需两端。

从这个维度去回答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就可以发现,经济与利率的关系作为最本质的逻辑是持续成立的。但由于经济结构、引擎、不同层次经济周期叠加下的位置变化,导致了供需两端表现形式的变化和原有体系的所谓失效。

而以上“两个失效”的发生,是笼罩在广义通胀和信用乘数的反馈循环尚未明显转向的宏观假设之下,而这个假设的边际变化我们有一系列可跟踪的路标,目前仍然是支持前期趋势延续的。

至于新的体系是什么,我觉得是一个需要不断求索的问题。经济周期尚在动态变化,政策也在求索合适的路径,所以我们的新体系也是还没有答案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变化已经在发生,一切的异变都要去寻求最底层的逻辑和开放性心态下对各种可能性的接受和适应性策略调整。打破固有经验的思维,不断提高体系的适应性,不要陷入执念从而导致大幅亏损下的后知后觉,应该是正道。

回顾2024年二季度内的基金操作,我们严格遵照基金合同的相关约定,按照既定的投资流程进行了规范运作。运作期间,在保证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在2024年二季度进行了顺势交易和逆向交易的多种策略尝试。

4月中下旬,我们基于“风险大于机会”的短期判断进行了左侧的防守,整体回撤控制尚可;5月以来,我们在不同阶段的账户操作与策略选择当中,持续立足底层逻辑稳定和工具不断迭代的“适应性”策略交易体系,遵循“顺大势逆小势”的策略纪律适时参与了债券交易的波段进攻和波段防守,对于不同券种进行了择优配置选择,不断在“攻守平衡”和“超额收益”的路上探索与进步。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可转债 樊鑫

2024年二季度,虽然政策有所加码,但宏观基本面未发生大的变化,内部结构分化较大,地产和消费仍持续偏弱,制造业和出口相对不错。各类资产的运行方向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态势。

股票市场并未延续一季度的反弹,再度进入震荡下跌的格局,背后的核心仍是资金因素,季度初也曾因外资持续净流入而反弹,但后续由于缺乏增量资金,市场博弈严重,行业快速轮动。结构上,大盘股显著好于小盘股,红利方向占优。

可转债资产曾一度表现偏强,对应转债估值转股溢价率显著抬升,但5月底以来,受信用风险和退市风险担忧上升影响,转债市场尤其是低价转债快速下跌并形成扩散效应和踩踏效应,市场对转债“下有底”的信仰逐步打破。

本基金的操作上,回顾历史,在牛熊转换阶段转债类资产表现相对较好,因此组合总体为维持中性偏高的水平。股票部分积极调整结构,由于市场轮动较快,总体效果一般。可转债部分重点配置自下而上看好的个券,由于以高价券为主,二季度并不占优。

未来组合持仓上将更加均衡,加强研究向投资的转化,以获取超额收益。

海  外  投  资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核心价值(QDII) 何博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今年二季度,美股和港股整体表现较好,但市场内部均呈现结构分化。美股先抑后扬,4月中旬受流动性收紧影响,市场短暂回调,在科技龙头一季报强劲业绩带动下,市场创出新高。港股受资金层面亚太基金全球再平衡及部分交易型基金的大举流入、政策层面地产政策超预期、交易层面部分空头回补、业绩层面互联网公司一季报普遍超预期的多重共振,4月下旬至5月中旬领涨全球,后期回吐部分涨幅。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报告期内,基金整体仓位水平基本稳定,地区配置方面4月下旬至5月下旬阶段性倾斜港股,配置主线较一季度略有调整。

美股方面,前期我们提示关注从训练到推理、从云侧到端侧、从capex到应用的结构变化,但从年初至今来看,算力仍是当前表现最好的赛道,生成式AI商业化落地尚处于早期阶段,且软件厂商宏观高度相关,下游景气度呈现一定抑制,因此二季度组合中,美股配置重点集中于算力,显著增配端侧、减配应用侧。

港股方面,我们认为,外资系统性大幅流入从历史经验看需要看到盈利显著改善,其仍有待观察,因此阶段性参与港股行情后选择部分获利了结,期末港股配置相对集中于现金流稳健的红利资产、供给格局改善的细分行业(教育、快运)、高景气的细分行业(集运、消费电子),对出口链维持适度谨慎。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融通中概债(QDII) 邱小乐

今年2季度,美国方面,核心数据显示增长韧性和通胀压力均仍存在,市场对年内降息次数的预期进一步调低。从联储态度看,强调需要更多数据来支持下一步决策,倾向于保持耐心,但也提到除了通胀风险以外亦需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的风险。从美债看,4月初超预期通胀数据下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叠加供给压力出现超调,10年期美债利率高点达4.73%,后续进入数据驱动的震荡走势。此外,后续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对美债利率产生影响,6月底第一场总统辩论后,美债利率整体上行,长端尤甚。

国内方面,实体融资需求不足,政策态度也非强刺激。中资美元债投资级板块信用利差在技术面因素驱动下进一步收敛,而高收益板块则受益于4月底地产行业出台的加码利好政策,短期情绪得以大幅提振,但后续仍需观望政策效果。

报告期内,本基金维持合适的久期配置,坚持高等级信用策略,并积极参与打新及波段机会获取收益增厚。汇率方面,择机进一步降低对冲头寸。

A股“七翻身”能否再现?基金经理们这么看

尊敬的投资者: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四、本文所述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由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www.rtfund.com】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